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文学院学生党支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11月12日上午9:30,文学院部分硕士生、本科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在党支部书记凌婷、高迎军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了参观。在此过程中,我们再一次回顾历史,正视昔日的灾难与悲痛,感受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

  纪念馆外,手捧婴孩尸体的“母亲的召唤”立雕已是触目惊心,进馆后横亘于眼前的三十万遇难者名单更让人悲戚万分。怀着沉重的心情,同学们自此向内,看到纪念馆分别从南京沦陷前的形势、日军入侵南京与中国守军南京保卫战、南京——人间的“活地狱”、国际安全区不安全、对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战犯审判这五个版块,依次展现着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崇善堂、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这些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的罪证,平静的展示在柜中,但却有力地真实地诉说着这场人类浩劫。同学们痛由心生,逐渐的激发了爱国情怀、历史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牢记“弱国就要挨打”、“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惨痛教训,对屠杀、对战争的谴责更深一层,也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世界和平的心愿有了更强烈的渴望与责任使命之感。

  走出最后的冥思厅,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场地。刻有“和平”二字的雕像隔着一泓许愿池,前倾着身子,在蓝色天空下正远远而高大地向着所有走出大屠杀纪念馆的悲痛的人们敞怀拥抱。正如约翰·拉贝先生所说,“可以宽恕,但不可以被忘却”,我们都应当记住这段历史,铭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意义。而在享受着和平的今天,牢记着人民遭受劫难的历史教训,远离战争,珍爱和平,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和平世界而进行不懈的努力,也正是我们所有青年朋友的奋斗目标,正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责任要求。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文学院党委 供稿)